当前位置: 首页 > 频道列表 > 中国财政
一周中国财政(1月30日—2月5日)

  130日—25日,中国财政要情有:人民银行和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印发《储蓄国债(凭证式)管理办法》的通知;人社部和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充分发挥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专账资金效能扎实推进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的通知;财政部发布关于委托第三方机构参与预算绩效管理的指导意见;刘尚希:宏观政策如何稳中求进、稳住预期。 

  一、政策发布 

  1人民银行和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印发《储蓄国债(凭证式)管理办法》的通知 

  21日,人民银行和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印发《储蓄国债(凭证式)管理办法》的通知:一是储蓄国债(凭证式)是指财政部在中国境内发行,通过承销团成员面向个人投资者销售的不可流通人民币国债。二是储蓄国债(凭证式)采用代销方式发行,发行对象为个人,以人民币100元面值为起点,以100元的整数倍发行。三是财政部可以设置储蓄国债(凭证式)个人单笔(或者单期)购买限额,规定承销团成员向投资者销售当期国债的时间和提前兑取的手续费率。 

  2、人社部和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充分发挥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专账资金效能 扎实推进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的通知 

  24日,人社部和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充分发挥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专账资金效能 扎实推进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的通知:一是建立培训补贴标准动态评估调整机制,合理确定调整培训补贴标准。二是抓好以工代训扩就业稳就业工作,企业申请以工代训补贴无需提供培训计划和发放培训合格证书。三是加大培训补贴资金直补企业工作力度,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等领域。四是优先使用专账资金开展政府补贴性培训项目,培训期间符合规定的生活费、交通费补贴可从专账资金支出。五是财政部门要强化培训资金监管,建立覆盖专账资金使用管理全过程的监管体系,进一步做好补贴性培训实名制管理工作。 

  3、财政部发布关于委托第三方机构参与预算绩效管理的指导意见 

  25日,财政部发布关于委托第三方机构参与预算绩效管理的指导意见:一是通过明确范围、规范管理、有效引导、强化监督,合理界定委托方、第三方机构以及预算绩效管理对象等相关主体的责任关系,保障委托第三方机构参与预算绩效管理有序实施。二是主要内容包括委托第三方机构参与预算绩效管理的工作重点,规范委托第三方机构参与预算绩效管理的范围,不得委托第三方机构承担的事项,依法合规优选第三方机构,规范委托第三方机构的方式,保障第三方机构正常开展工作需要,加强对第三方机构的指导和监督。三是财政部门应制定委托第三方机构参与本部门本地区预算绩效管理的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或操作规范,推动预算绩效信息公开,加强第三方机构参与预算绩效管理的诚信体系建设。 

  二、数据盘点 

  1、中国1月份制造业PMI51.3% 

  13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中国1月份制造业PMI51.3%,环比下降0.6个百分点。从企业规模看,大、中型企业PMI分别为52.1%51.4%,环比下降0.61.3个百分点,但均高于临界点;小型企业PMI49.4%,环比上升0.6个百分点,仍低于临界点。从分类指数看,在构成制造业PMI5个分类指数中,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均高于临界点,原材料库存指数、从业人员指数和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均低于临界点。 

  三、主要活动 

  1127日,刘昆部长会见日本新任驻华大使垂秀夫,双方就中日关系、中日多双边财金合作、中日两国宏观经济形势、财政政策及疫情应对等问题交换意见。邹加怡副部长陪同会见。 

  四、地方财政 

  1、宁夏财政:扎实推进直达资金管理工作,以实际行动管好“钱袋子” 

  21日,宁夏回族自治区财政厅发布消息称,宁夏财政积极主动作为,全面优化分配方案,加快资金兑现速度,确保中央拨付资金进得来、管得严、用得好、看得见:一是“迅速”砸下“压舱石”,包括迅速抽调骨干力量成立工作专班,迅速构建直达资金管理制度体系,迅速搭建全覆盖、全链条、全过程的监控系统。二是“精准”牵住“牛鼻子”,包括精准把握中央直达资金政策意图、精准把握资金支持重点、精准对接相关部门。三是“严格”当好“守门人”,包括有效发挥中央直达资金对“六稳”、“六保”的保障作用,切实发挥直达资金效益,确保补助资金直接惠企利民。 

  2、山西财政:“六力齐发”全面做好2021年财政工作 

  23日,山西省财政厅发布消息称,大同市进一步要求全市财政系统扎实做好以下六个方面重点工作:一是全力抓好财政增收节支,支持税务部门做好税收组织工作,把紧预算支出关口,兜牢“三保”底线。二是聚力支持全市转型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减税降费,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大力支持“六新”发展,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三是助力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超常规举措向常态化帮扶转变,阶段性攻坚向可持续发展转变。四是竭力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支持教育文化事业发展,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加强社会保障。五是努力推进现代财税体制改革进程,健全预算管理制度,推进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完善直达资金管理机制,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严格暂付款管理,强化财政监督管理。六是大力加强从严治党纵深发展,落实主体责任。 

  五、财政时论 

  1、刘尚希:宏观政策如何稳中求进、稳住预期 

  123日,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指出,面对疫情这一公共卫生风险以及疫情所带来的经济社会风险,财政勇于担当,发挥其对冲风险的基本职能作用。尽管赤字、债务提高了,财政风险扩大了,财政风险有所增大,但疫情风险、经济风险、社会民生风险被对冲了。 

  关于如何处理好2020年与2021年的政策过渡,刘尚希指出,总体要“稳”,但“转”还是必要的,要根据“十四五”要求在开局之年做一些优化调整,只是不能太急,更不能打乱预期。为了稳定社会预期、市场预期、消费者预期、投资者预期等各类行为主体的预期,一些阶段性政策安排要尽快明确退出的时间表。稳定预期应该摆在政策调整和完善过程中的核心位置,要充分考虑到对相关主体预期的影响。如果政策预期不明确,企业等就很难进行下一步安排,就会陷入观望等待之中,就有可能耽误时间,经济的内生动力就起不来。另外,还要把政策的调整与完善和改革措施结合起来,最好是把政策的调整与完善镶嵌到相关改革方案当中,以改革作为引领,调整和完善相关政策。政策具有传导机制,这种传导机制是建立在体制基础上的。如果体制基础良好,政策的传导性就相对较好,政策发挥的作用就相对好一些。从这点看,我们要把政策的调整和完善寓于改革方案之中,把短期和长期有机结合起来,这样也有利于稳定和引导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