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英首相特蕾莎·梅宣布将于6月7日卸任保守党领袖,待新党魁就位后,辞去英首相一职。英“脱欧”局势愈演愈烈,前景更加扑朔迷离。
梅首相之所以辞职,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一是地方议会选举遭受重挫,保守党内“人心思变”。因处理“脱欧”问题不力,在近期英地方议会选举中,保守党失去逾1100个议席,创1995年以来最差表现,党内呼吁梅辞职的呼声高涨。二是“脱欧”协议数遭否决,前景不容乐观。经与欧盟数轮谈判,英欧早于2018年11月13日已达成“脱欧”协议草案,但英内部围绕该协议分歧严重,难以达成共识。保守党内部加剧分化,“脱欧”派批评协议“拖泥带水”,留欧派指责协议侵害国家主权。工党鼓吹提前大选和二次公投,两党谈判始终无果。欧盟方面拒不让步,民众留欧声浪高企。近期,梅软化立场,承诺若议会通过“脱欧”协议,将支持举行二次公投,然此举遭党内强烈反对,议会下院领袖安德烈娅·利德索姆随即辞职,迫使梅提前离职。三是保守党在本届欧洲议会选举中惨遭滑铁卢,支持率急剧下跌,加大了梅离职压力。最新数据显示,独立党前党魁法拉奇所创“脱欧党”赢得29个议席,得票率高达31.6%,成为最大赢家。而保守党仅获4席,得票率仅为9.1%,下降14.8个点,创自1834年以来最低水平,支持率跌至第五位。
总体看,梅首相辞职难破“脱欧”僵局,候选者中“脱欧派”优势明显,英“无协议脱欧”风险上升。随着梅首相任期进入倒计时,保守党内部首相争夺战已然打响。“硬脱欧派”代表、前外交大臣鲍里斯·约翰逊当选概率似乎较大,但前“脱欧”大臣拉布、环境大臣戈夫等也非等闲之辈。如约翰逊当选,英未来“硬脱欧”概率似更大。然而,从本届欧洲议会选举结果看,英政党中支持留欧的声音仍占多数,加上财政大臣哈蒙德等留欧派力量牵制,即便约翰逊顺利当选,“硬脱欧”也非易事。在党派利益、议会权力等层层枷锁羁绊下,无论是谁接过脱欧“接力棒”,都将面临梅一样的难题,“脱欧”之路注定荆棘密布,新首相是重蹈覆辙抑或另辟蹊径?仍有待观察。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